| |

文遠大講堂舊

首頁 >> 首頁 正文 >> 正文



譚天 | 5G時代:短視頻是一種結構性力量
日期: 2020年06月23日    

 

5G時代正在到來,5G技術将給短視頻帶來什麼變化?同時這些變化會對互聯網和傳媒業産生什麼樣的影響?這是人們所關心的。

 

一、5G技術會給短視頻帶來什麼?

面對即将到來的5G時代,當網絡性能的量變引發商業模式的質變,無數的創新會像雨後春筍一樣湧現而出,5G還會給人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5G對當今世界絕不僅僅是技術和應用方面,它還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各種新的變化。就短視頻而言,主要有兩大變化:其一,5G将提升短視頻用戶體驗。随着5G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今後用戶在使用手機觀看視頻、直播、玩遊戲等過程中會極其流暢,用戶體驗将得到更大幅度提升。此外,5G将滿足人們在居住、工作、休閑和交通等各種領域的多樣化業務需求,在密集住宅區、辦公室、地鐵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連接數密度的場景,也可以為用戶提供超高清視頻、虛拟現實、在線遊戲等業務的超好體驗。由此可見,5G不止是快,也不隻是手機,5G裹挾着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卷席而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将人類社會推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其二,5G将提供更好的連接。或許4G在當下生活中已經能夠滿足人們的大部分需求,但5G會給用戶帶來更多的驚喜,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物聯網。物聯網是指物與物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當所有物體都可以聯網、可以感知環境、甚至可以遠程控制時,人類社會就有可能進入一個“各取所需”的時代——商家為我們提供的,不再是産品,而是服務;用戶不再把東西買下來,而是需要的時候随時取用。關于5G可以想象的未來太多,5G技術将為人類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物與物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

5G在與虛拟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後,能夠為未來短視頻的發展提供保證。這種融合技術主要有三灰:

(一)融合虛拟現實技術

在 5G 時代,随着虛拟現實技術與5G 網絡通信技術的融合,将有助于為短視頻的快速發展提供機遇。未來的 5G 更具高效傳播的特點,短視頻制作方可以通過應用虛拟現實技術、5G 網絡通信技術打造高清虛拟現實視頻,為用戶提供分享、上傳、直播短視頻的優質平台。所以,基于未來的5G,應用虛拟現實技術的短視頻将成為重要形态,提高短視頻行業的專業水平。

(二)融合人工智能技術

近年來,我國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發布了多項政策,且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提升至戰略層面,随着我國算力、算法、數據等方面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得到了突破。未來5G 在短視頻領域的應用,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将能形成新型的産業。通過與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融合,用戶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到短視頻的傳播對象、背景、内容等,為用戶之間實現分享、互動提供平台。在5G 時代,人工智能主播可高效播報内容,并将播報内容發布于短視頻平台,擴大播報内容的影響範圍。

(三)融合物聯網技術

未來的 5G 網絡通信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融合,有助于實現物聯網與短視頻的合作雙赢,諸如短視頻平台與移動醫療、智能家居等行業企業合作,推動新型短視頻模式與物聯網應用的同時發展。物聯網技術在進入新媒體領域之後,能夠凸顯5G 時代帶來的新媒體機遇、社交機遇,會較為顯著地改變傳媒生産要素與鍊條,滲透于更多領域的實業中,優化短視頻的盈利模式、廣告模式、内容等。

5G所引起的這些變與不變都會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傳播與傳媒,不僅影響傳媒業本身,還會影響它所在媒介生态和社會空間。高鐵和高速公路改善了我們的經濟生活和投資環境。但是長期封閉狀态所造成的觀念改變并非一朝一夕,觀念意識似乎總是滞後于事物發展。問題是5G已來,難道我們的傳播觀念還能停留在3G時代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未來已來,對此人們總是大膽的預測未來,不妨探讨一下5G時代的短視頻會有哪些改變。

 

二、5G時代,短視頻将改變什麼?

 

有人說短視頻發展已經過了紅利期,那麼進入5G後會不會有新的發展空間?“短視頻仍然有下一個突破空間。首先,短視頻會随着競争的加劇、進入門檻的提升而逐漸産生一整套系統運作的價值生産鍊條,即從個體嘗試者向組織化演進,出現類似于‘孵化器’式的機構對現有資源進行專業化梳理和打造,使制作能力和内容分銷都更加專業化、集約化,也使短視頻的表達以及市場影響力都有明顯的提升,并帶動市場空間的進一步增長。其次,過去短視頻更大程度上表現的是一種個體興趣,後來開始表現群體性,再往後是否要往社會性走?這是個自下而上的過程。過去短視頻對主流新聞的表達、主流價值觀的承載是不足的,但越來越多的政府機關、主流機構都開始進駐其中。一旦短視頻成為主流的表達方式,就會在議程設置、社會地位賦予方面展現出新的能力與價值。”

一般來說,人們把2016年稱之為短視頻元年,其實短視頻真正崛起是2017年,短視頻走入了我們的生活,億級的流量開始可以輕松達到,這就是短視頻行業形成的表征。2019年,抖音和快手已經主宰了整個短視頻行業。2019年是中國互聯網誕生25周年,那麼進入5G時代的短視頻對于整個互聯網意味着什麼呢?我認為短視頻是一種結構性力量,它對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形态、媒介生态和傳媒業态起到結構性的作用。

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先來看看傳播形态發生了哪些變化。其實短視頻可以分兩類,一類是基于桌面互聯網的短視頻,它無非是剪短的短視頻,傳播特性變化不大,目前傳統媒體做的短視頻大多是這類,屬于大衆傳播範疇;一類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短視頻,它是移動社交的産物,如抖音和快手,用戶生産(UGC)和内容分享(人際傳播)是其兩大特征,也就是它從大衆傳播進入了社會化傳播範疇。與此同時,推薦算法的推波助瀾,使短視頻的兩大巨頭抖音快手迅速崛起,由此改變了傳媒業态,甚至影響整個生态系統。以人民視頻為例,2019年人民視頻進一步推動以構建人民拍客平台為核心的能力建設,秉持“智能化、移動化、平台化”的方針,高效管理拍客團隊,打造集内容制作、素材存儲、智能分發、人員精細化管理于一體的全生态系統。

那麼,當今中國短視頻是如何結構媒介生态和傳媒業态的呢?就互聯網生态而言,是自上而下的道德管束與自下而上的市場開放的博弈,一方面我們希望短視頻形成一個健康環保的生态,傳播更多正能量,另一方面短視頻市場在資本的驅動下,也會迎合低級趣味産生低俗文化。短視頻爆發性增長還會影響輿論生态,短視頻也成為新聞發布的重要形式。從媒介到社會,短視頻的結構作用日漸顯著且日益深遠。

在商業規則中,用戶至上的背後是流量追求是利潤優先。我國短視頻治理一直在尋求一個平衡點,守正創新恐怕就是最大公約數。在商業與文化兩種力量的博弈中,技術一直如影相伴,并與資本合謀,結構新生态,營造新業态,短視頻+直播+電商+Air+……由此形成各種關系鍊、産業鍊和價值鍊,圍繞平台形成新的産業集群。央視統計,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将超過300億元。毫無疑問,短視頻正在改變傳媒市場格局,正在讓整個互聯網業重新洗牌。

5G給短視頻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的革命,還會帶來一場産業革命,甚至還會催生新的業态出現。過去,内容産業與零售業是兩個完全不搭行業,但進入5G時代,網紅帶貨已經成為常态,内容零售業誕生了。内容零售業有四個特征:内容産品化、内容IP化、内容場景化、内容智能化。短視頻+直播+AI+……内容變現更加便捷,商業模式有更多創新,不斷創造出新的業态。

5G時代是一個重新定義的時代,傳播形态變了,消費習慣變了,媒介生态變了,用戶需求變了……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媒體、用戶、渠道。我們要努力探索場景與算法、認知和感知、主體與邊界等結構性要素,在解決傳媒稀缺性問題的同時,響應和創造人類更高層次的需求。

 

三、短視頻會助力傳媒轉型嗎?

 

面對短視頻的風起雲湧,轉型中的傳統媒體也面臨入局的艱難選擇,要不要做短視頻?這與當初做新媒體的情形十分相似,做也難,不做也難。傳統媒體做短視頻,如果沒有一個有力的支持系統并掌握其運作邏輯,零敲碎打影響不大,規模運作隻能是燒錢,而且傳播效果也未必好。不做短視頻,那隻好被互聯網旁路,隻能在融合創新中落伍,隻會與新型媒體漸行漸遠。5G和短視頻或許是傳統媒體轉型成功與否的分水嶺。

然而,傳統主流媒體要做好短視頻首先要想清楚和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什麼人做?是JGC是PGC?二是為什麼做?是為實現媒體使命而做?還是為滿足用戶需求而做?前者是政府行為,後者市場行為,能不能統一起來?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問題——如何去做?須知兩類短視頻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傳統的短視頻主要還是拿來看的,移動短視頻不僅拿來看,還可以拿來玩拿來用。抖音成為全民狂歡的秀場,快手成為生活服務的朋友圈。

傳統主流媒體做短視頻,首先要完成主流價值觀的輸出,而這要建立在滿足用戶需求和維系服務功能的基礎上,問題是如何找到二者的契合點,這需要設計者的網感、智慧和創新。進軍短視頻,設計者、運營者和決策者不僅要從内容生産上考慮,還要從消費、服務和人性上加以考慮。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不僅是一款APP,更是一個娛樂工具和生活方式。短視頻傳播效率遠遠大于圖文,它可以承載着更多信息,它帶來的不僅是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更是一場信息的革命。

“短視頻的出現,讓媒體傳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等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主流媒體不把握這個機會就會沒有未來。” 5G技術将推動短視頻行業快速發展,使短視頻平台成為主流新興媒體平台,使短視頻領域成為衆多媒體角逐的戰場。有人認為在5G時代移動短視頻生産者中PGC将獲得重要地位同時會與物聯網廣泛結合産生大量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機會。我們認為所謂的“PGC”決不是傳統影視行業所做的内容生産,而是一種基于新内容新傳播的PGC。

短視頻與電視是完全不同的運作邏輯,後者是show,前者是play,分别對應的是用戶和觀衆。對于電視業來說,短視頻和視頻直播其實是一個新物種,前者可以做營銷,後者簡直就是直銷,“雙十一”的網紅帶貨讓我們看到新内容和新零售,隻是新内容還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個高品質有價值的短視頻不僅具有很強的傳播力,還會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動員力。

在即将到來的5G時代 把握住移動短視頻可能出現的PGC以及與物聯網融合的兩個特征,将有利于抓住短視頻發展的新機遇。“未來的我們如果想要抓住5G所帶來的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和契機的話,就要以更加開放的方式去和外部做連接和整合、協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才能迅速提升傳播效能和影響力。沒有開放就無法擁抱5G時代的可能性。”

5G時代的主流媒體不一定自己生産内容,但可以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引導、策劃和組織内容生産,同時通過與各大互聯網平台合作,形成未來媒體的新格局,構建新的内容生态。但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傳統媒體并不樂觀。大浪淘沙,在短視頻浪潮沖擊下,相信還是會有一些敢于改革銳意創新傳統主流媒體脫穎而出。

短視頻不僅改變傳統媒體,也會促使新媒體改變,短視頻的結構作用是全媒體全方位的。短視頻促進新舊傳媒的轉型和變革,還促進各類媒體之間的融合,通過媒體與平台,官方與民間的聯結,通過深度融合産生“化學反應”,從而推動各類媒體的轉型。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在這一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障礙、陣痛和沖突。

 

四、5G時代短視頻的價值重構

 

短視頻并不“短”,它可以改變許多,它改變用戶的使用行為和消費習慣,它改變内容生産流程和信息發布機制,它改變媒介組織形态和互聯網治理方式,人工智能和社會化傳播還會帶來新的視覺革命。因此,審視短視頻的未來決不能眼光短淺。對于媒體轉型來說,短視頻的意義更加重大,它對人才、觀念、運營與管理都提出新的要求,甚至對媒介組織形态和傳媒産業結構産生決定性影響,或許會造就未來媒體新形态。

5G時代的短視頻會面臨的兩大挑戰,一是叙事變化的挑戰,二是内容監管的挑戰。移動端每一種新型視頻産品的出現,其本質都是基于傳播特性所決定的叙事模式。在經曆過早期的野蠻生長後,粗放的UGC 視頻語言正在向精緻化的創作方式變化,豎屏拍攝也在不少短視頻中出現。與精良制作技術相比,内容的價值更應是 5G 時代的視頻内容生态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5G時代,随着網絡傳播速率的提高,網絡短視頻内容的生産時間更短,生産内容類型更加多樣,短視頻的監管方式也将面臨新的挑戰。從“讀圖時代”到“短視頻時代”的轉變中,對短視頻的内容監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突破技術邏輯與管理邏輯的悖論,超越節目管理的邏輯,上升到“短視頻信息流”管理邏輯,才能更好地适應全方位、全時段管理的要求。對此,“智能把關”應該提到媒體存亡的戰略高度來看,由此的研發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

在這些挑戰下,短視頻将迎來各種重構:供需重構、關系重構、邊界重構,而更重要的是價值重構,這是衆多研究者的共識。

有學者認為:“技術賦能之下,媒體生态、傳播格局、用戶需求都在發生持續變化。2019年短視頻整體發展呈現出六個趨勢:短視頻正從規模紅利走向用戶價值增長,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助力價值升級;短視頻内容生态加速進化,優質、原創、垂直成演進方向;短視頻社交價值日益凸顯,深化社交和場景連接打開流量新空間;短視頻不斷創新探索,視頻元素跨界融合開辟新藍海;短視頻成為電視融合轉型的突破口,‘新聞+垂直+熱播’内容提供重要抓手;‘短視頻+’商業模式加速推進,用戶數據挖掘助推商業價值有效轉化。”

也有學者指出:“短視頻行業發展至今,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嵌入程度日益加深。在關注短視頻發展所帶來的利弊之外,我們更應當關注和反思短視頻行業背後的社會情境、流行文化和時代症候。隻有對技術創新和社會需求驅動下的數字媒體業發展,保持盡量深刻的整體洞察和人文思考,才能從結構性需要和公共性提升的維度促使其發揮視覺時代應有的潛力和價值。”

更有學者預言短視頻會帶來一場價值革命:“總體來說,網絡原創節目用戶關注度與内容質量成正比,主流化、價值化已成行業共識。短視頻迎來行業大爆發,用戶規模已與網絡視頻不相上下,價值觀開始引領算法,各大平台正經曆一輪品質和價值革命。”

短視頻終究是一種文化消費産品,既是一種體現多元文化的内容産品,也承載多樣生活需求的服務産品。5G時代也是一種萬物皆媒的時代,短視頻也是一種具有很強連接力和粘合力的關系産品,通過連接各方營造新的命運共同體,借助認同力量塑造新的社會價值觀。

人們對3G和4G的到來都做過預測,但都沒有完全猜對。5G時代的短視頻會産生哪些變化,很難完全預料到。首先這種變化不是孤立的,它是内嵌在整個社會環境中。其次,短視頻不隻是一個工具和産品,它作為一種結構性作用,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短視頻在影響傳媒與社會,傳媒與社會也在造就短視頻,5G時代的短視頻是一個相互作用、互為結構的産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唯一能夠确定的變化是“變”。變則進,不變則退。與此同時,也有一個“不變”需要确定,那就是對社會責任和媒體價值的重新認識和不懈追求。

省略的注釋見《新聞論壇》2020年第一期

 

文章來源:譚天論道

上一條:譚天 | 媒體如何經營好短視頻 下一條:範以錦丨新時期的内容價值和内容型人才培養

關閉

粵ICP備17051289号   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9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數字傳播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華商路一号 郵政編碼:511300 聯系電話: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