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動态

首頁 >> 首頁 正文 >> 正文



非虛構寫作大賽⑩ 婦産科裡的「人間世」
日期: 2022年12月27日    


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經曆這樣的身份轉換——為人父母。從備孕、懷孕、定期孕檢到分娩,家家戶戶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因為催産素的作用,小生命總是喜歡在夜裡到來。在夜間,婦産科的人流減少,踱步聲、嬰兒的啼哭聲更加清晰,伴随着新生的喜悅和痛楚也被凸顯得更加濃烈。每當有孕婦被送進醫院,助産士們的工作就開始了。

汕尾市婦幼保健院,助産士在過去年裡見證了各種形式的新生,而夜間生産,往往意味着更多慌亂。有時候,孕婦還沒來得及到急診室門口,孩子就出生了,甚至還有的孕婦,在開車往醫院送的路上,一個新的生命就從車裡開始了。

2015年,阿敏大學畢業,她讀的是護理專業,在選擇科室時,她選了産科。她說:「在醫院裡,生老病死四個字,隻有産科是為了第一個字而存在的。助産護士,則是一個新生命到來這個世界時第一個見到的人。」

但随着工作經驗變多,的想法也在發生着改變,那些新生背後,她看到了深夜裡無數危急的時刻,是一個生命在換另一個生命。那被夜色遮蔽下的,是很多女性在最緊急的關頭,為了新生命的誕生拼盡全力。

婦産科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阿敏告訴我,醫院的産房,是一個很特别的存在。既承載了新生的喜悅,也是婚姻現實的“照妖鏡”容納着生與死,希望與絕望。

以下是阿敏的講述。

 

|吳炜琳

 

成為媽媽,一道人生「主觀題」

我自己也是一位女性,在工作後的第五年認識了我的丈夫,組建了小家庭,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寶寶,對于這件事情我跟我丈夫是抱着順其自然就好的态度。但是我始終對家裡的一些長輩關于“生育”這一話題的發言感到不适,每次我跟家裡的女性長輩聊起生育,她們總是把這件事情說得特别輕松,并且向我灌輸一種“女人結了婚就必須要生孩子”的觀點,對于這點我是非常不認可的。婚前我贊同“生育自由”,現在我依然贊同,我從來不覺得女性就必須要生育。但是很遺憾的是,由于種種社會因素、現實因素,許多人把“成為媽媽”錯誤地視為一道“判斷題”,在很多人的老舊觀念裡,為人妻、為人女,不願意生孩子就是錯誤的,對不起丈夫與父母。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并不能認可“丁克家庭”,認為其是異類。

成為一個媽媽到底會面臨什麼?

在過去,我認為女性生孩子挺好的,總歸是開心的。後來我到婦幼保健院工作,成為一名助産士,我愈發覺得女性在生育上,遭受的苦難超越常人想象。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女性為了生育,為了成為一個母親,付出了超越常人想象的代價。

生育是女性獨有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适宜懷孕。在我工作七年以來,我遇到了将近五十位不适宜懷孕仍選擇冒險的産婦,甚至她們有些會為了保胎,不顧自己生命。剛工作的時候我對這類孕婦的執着是不解的,那時候我問我們主任,她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萬一孩子出生了媽媽卻沒了,這樣子還不如别生。當時我們主任跟我說了一句話,她說“每個女性選擇生孩子,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故事,可能是因為愛情,也可能是因為生活中的一地雞毛,作為醫護人員我們不能随便去評判别人,也無權去指責她們,我們隻能是盡到我們的工作職責,全力守護母嬰安全。”過了這麼多年,主任說的話我一直記在心裡,給我帶來的觸動還是蠻大的。

生育不自由

同事之間有時候會開玩笑說,我們身處醫院裡面最能窺見“人性”的一個科室。見的病人和病人家屬多了,我們這些醫護人員有時候可以直接通過一句話判别,說話的是産婦的媽媽還是婆婆。之前我們遇到過一位孕婦在生孩子的過程中大出血,必須做出切除子宮的決定,如果不切,孕婦很可能就會死亡。當告知家屬要拿掉子宮時,喊着“趕快切趕快切”基本都是女方的父母,猶豫一下,提出“切了以後怎麼生孩子”疑問的肯定是婆婆。其實這個真的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中國女性普遍對子宮很看重,拿掉子宮會讓她們覺得自己不再完整。但是你說這是孕婦最本真的内心想法嗎?肯定不是的,很多時候是為了家庭的完整性,或者對丈夫的愛,或者迫于婚姻的壓力等等。剛剛說的這位孕婦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幸運,生命大于生育。可是我也遇到過孕婦的親生父母,要求女兒搏命生産的。很難以置信是吧?但是這都是确确實實存在的情況。我們還經常推着剛生産完的媽媽從手術室推出來,喊了半天家屬名字沒人答應,才發現所有人都去看孩子了。這個情景其實大家會比較熟悉,我們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可以了解到這種事情的存在率還是很高的。

19年的時候我看了一部紀錄片,《人間世2》。因為職業的緣故,第二集《生日》讓我印象最深。我記得那集播出後,網上的讨論還是蠻激烈的,很多人都對冒險生子不幸去世的吳瑩感到不解與惋惜。

現在都2022年了,竟然還有人堅持“隻有生孩子,人生才完整”這樣的觀點,但是你說,對于人生而言,究竟什麼才是完整呢?難道真的是生一個孩子嗎?

作為助産士,我的日常工作文藝一點地去形容,就是“迎接新生命”。助産工作雖然繁重,但帶來的成就感還是很大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我會覺得這是一份非常幸福的工作,特别是看到家屬們都很開心迎接小生命,我見證了他們的快樂。我贊成“生育自由”,并不是鼓勵女性不生育。我自己也很喜歡小朋友,我未來也希望可以生一個可愛的寶寶。但是我始終認為,一個女性是獨立的個體,生育則是夫妻之間的共同選擇,每個女性都有在生育的過程中得到被尊重的權利,當然也有知道生育會付出什麼代價,在此基礎上再做決定的權利。

執着要兒子?

我跟我老公結婚不到兩年,我們聊過生孩子的話題,也聊過現在大家說的比較多的“順産綁架”和“母乳綁架”,很幸運的是,我的伴侶選擇尊重我的意願,并且認為關于這些事情,我應該有自己的“自主選擇權”,而不是“被選擇”。

去年三孩政策頒布,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我接觸了好幾位高齡産婦。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高齡産婦。其實大家對高齡産婦生孩子的危險系數都是了解的了,但仍然有人要冒這個險。這位産婦本就有一個女兒,今年已經20歲了,問到高齡生子的原因,答案其實我不說你應該都可以猜到了,為了“生兒子”。

在汕尾,“重男輕女”的觀念其實是根深蒂固的,近年來雖然好很多,但是仍然大片大片地存在。拿這位高齡産婦來說,無論是她的丈夫,還是孕婦自身,其實都有重男輕女的意識在裡面,盡管女兒已經20歲,但是仍然堅持冒險希望生個兒子。

我覺得這種現象其實是很可悲的。像我們90後中也不排除有人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并且不在少數。很多腐朽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雖然現在已經是2022年,但是絕大部分國人并沒有這麼先進或是追随時代的理念。所以其實在現在的生育環境下,我們可能要去進一步反思我們的社會。《人世間2》的旁白不是說了嗎,“産房裡看人心,産房裡看社會”。至于一位男性可以多大程度上理解生育呢?這個看人。 

寫在最後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國式産房”中的真相,婚姻扼殺了許多女性的自我價值,太多女性的真實需求和自尊都被生育和哺乳剝奪,成為一個生育和喂養工具。近年來,女性恐婚恐育的群體愈發壯大,把女人當成需要尊嚴和隐私的人,理解她們的困境、滿足她們的需求,尊重她們的意願,才是真的解放女性,才不會有那麼多女性害怕生育。同時,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經濟獨立現代女性正在擺脫傳統的婚姻觀、生育觀的束縛,重新思考生育這件事。

我們在助産士阿敏的視角下看到了婦産科裡的“人間世”,希望每位媽媽都能意識到,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社會賦予的各種身份。祝願每一位媽媽不隻是“媽媽”,更是自己。

 

 

作者:吳炜琳

上一條:非虛構寫作大賽作品展播11 付出愛心與耐心的十年,她将工作做成事業 下一條:非虛構寫作大賽⑨ 方麗珍:幕布之後的戲曲人生

關閉

粵ICP備17051289号   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9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數字傳播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華商路一号 郵政編碼:511300 聯系電話: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