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動态

首頁 >> 首頁 正文 >> 正文



探訪最新世界文化遺産,觸摸西夏千年文化
日期: 2025年07月28日    

7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産大會通過決議,我國申報的“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7月16日,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數字傳播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西夏陵,了解西夏曆史文化和西夏陵傳承保護的相關情況,深入感悟中華大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進程。

西夏陵坐落在賀蘭山腳下,占地58平方公裡,視野開闊,峰巒疊嶂的山體與9座帝陵、271處陪葬墓相互映襯,共同構成雄偉壯麗的陵區景觀。這裡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曆史遺存。西夏陵博物館門前的世界文化遺産标示牌剛剛建好,此時遊人如織,衆多中小學生前來參觀。

西夏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由博物館和遺址區構成。博物館展廳規模可觀,如同一部立體史書,從經濟軍事到宗教文化,以完整的展陳體系呈現西夏的發展脈絡。走進西夏陵博物館,宛如踏入一條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隧道,館内珍貴的文物深深吸引着師生們的目光,展廳中央,那方2.6米高的西夏碑靜靜矗立,碑面線條遒勁如鑄鐵,密密麻麻的西夏文字雖難辨其意,卻透着一股穿透千年的威嚴。講解員介紹,碑文記述了當時重修涼州護國寺及感通塔的緣起和經過,以及神靈感應故事,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内容最豐富,收錄西夏文字最多的西夏碑刻。

轉過展櫃,人頭鳥身的迦陵頻伽靜靜陳列,精緻而富有神聖感,據了解,迦陵頻伽是西夏王陵的“守護神”,被大量鑲嵌在帝王陵墓的屋脊上,既是佛教“極樂引路者”,也象征王權與神靈的溝通。旁邊的展櫃裡各式建築構件與生活器具,帶着歲月打磨的溫潤,無一不在無聲訴說着西夏人的智慧巧思與煙火日常。

最讓人挪不開腳步的,是榆林窟29窟的複原壁畫,靈動飄逸的線條在牆面上流轉,朱砂、石綠、群青等色彩曆經千年依然絢麗奪目,飛天的飄帶似要沖破畫幅,佛龛的輪廓在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暈,視覺沖擊撲面而來。

走出博物館,賀蘭山的風裹着戈壁的粗粝撲面而來,在雄偉的賀蘭山腳下,一片廣袤的戈壁灘上,矗立着一座座黃土夯築的陵塔。陵塔不是常見的圓形土堆,而是八角形的錐狀,在蒼茫的賀蘭山映襯下,太陽光影打在陵塔上,形成荒涼、雄渾又神秘的美感,西夏文明的神秘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緻。

作為中國西北地區農牧交錯地帶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産物,西夏陵以獨特的建築形制與豐富的文化内涵,清晰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格局的形成,以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曆程,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據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2級新聞學專升本3班楊帆說,在西夏王陵,那一座座高大的陵台,雖曆經歲月侵蝕,卻依然散發着神秘而威嚴的氣息。西夏王朝的興衰榮辱,都濃縮在這片土地上,讓我對那段曆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返程的觀光車碾過粗礫砂石,西夏陵墓群的夯土堆漸次融入賀蘭山的淡影,仿佛要重新沉入曆史的褶皺裡。此次西夏陵之旅,學院師生們在賀蘭山下的這片土地上,探尋到西夏風物的獨特魅力,感悟到曆史的厚重與文明的璀璨,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曆史文化體驗與思考。

上一條:課堂搬到瓜田裡|太阳師生直播助力中衛瓜農賣瓜 下一條: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調研甯夏酒旅融合新業态

關閉

粵ICP備17051289号   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9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數字傳播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華商路一号 郵政編碼:511300 聯系電話: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