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道潮汕人,我鐘愛潮汕大地上各種美食,尤其是潮汕腸粉。高中時代,我同許多潮汕青年學生一樣,習慣于在街頭腸粉店叫一盤腸粉作為早餐。偶爾周末夜裡閑來無事也時常尋個腸粉店,叫一份潮汕标配“豬肉菜蛋腸”,盛一杯店内免費提供的茶水,一邊哈着杯中熱氣嗦着腸粉,一邊望着街頭穿梭的人流發呆。
在幾乎囊括了我青春所有歲月的“腸粉品味史”中,我關顧過老家市區大大小小的腸粉店數十家,久而久之,我同不少家店的老闆成了“老熟人”,時常在與之互道家長裡短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身後的故事。對于感性的我而言,從每家店主以及他們店主背後的故事中,我總能獲得别樣的感悟與啟發。但在我的印象中,位于老家市區的一家名為“趙雲記”的腸粉店,其店主給我的印象十分特别。說他特别,是因為他與其他腸粉店師傅相比有兩點不同之處:其一,他的行為舉止并不像是“久食人間煙火”的市井之徒,反倒更像是一位儒雅的讀書人,他身材高挑而清瘦,也許是常年在廚房勞作導緻他皮膚黝黑,但他頭發卻每日都梳得油光,客人候餐百無聊賴之時,他總愛從廚房的窗口露出半邊臉,與客人談天說地,還不時用手托托鼻翼上的金屬框眼鏡,出言文雅而幽默。其二,他店内的裝修風格與其他街頭腸粉店大相徑庭,昏黃的燈光,滿牆的水墨畫與書法作品全部出自他之手,一塵不染的紅木餐桌,乍一看像極了複古的高檔餐廳,誰人會想店内腸粉每條隻需十塊錢左右……
自打初次光臨這家腸粉店後,我一直對這家店的老闆及其背後的故事抱有極大好奇心。直到大一暑假返鄉期間,在一次與這位老闆的交談中,我才得知了這位腸粉師傅背後的故事,以及這位老闆無愧為傳奇的前半生。

他的青年時代 如夢一場
那夜,我去得較晚,用完餐恰逢春榮兄準備關店,幾位員工也都已經放工,店内隻有我與春榮二人。我本打算結賬後離開,春榮兄卻叫住我一起喝杯茶再走。春榮兄告訴我,明天家中祭祖,店内休息一天,剛剛好有人陪他講講話。“茶過三巡”,我與春榮兄交談越發深入,我應此提出了心中由來已久的疑慮,春榮兄在得知我對他的人生經曆充滿好奇後哼哈一笑,調侃道:“弟矮,我曲折的人生好寫成本小說啊。”他透過店内半掩的拉閘門望向窗外靜谧的街區,若有所思。待到手裡香煙燃盡,春榮兄開始向我講述他的過往歲月。
春榮兄出生于1970年的潮州吉街村,是家中獨子,他的父親趙木雄在改革開放後于村中率先創業,短短幾年成為潮州府城頗具實力的建材商。春榮童年恰逢家運鼎盛時期,其父木雄目光深遠,頗悉知識對于立足未來社會的作用,花了不少功夫教育春榮。春榮果真是聰明人,到了弱冠之年已經掌握了多國語言,對古文化的修養更是爐火純青,九十年代,他作為村中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從福建廈門學成歸來。造化弄人,其父1997年在應酬途中被不法分子勒索錢财,中槍身亡。其父亡故後,家道中落,一身儒士氣概、與世無争的春榮不得不想方設法掙錢養家。
“我不喜歡做生意,若不是父親身故,我或許會選擇在韓師(潮州當地高校)當一名教育工作者,可惜面臨那種情況,我根本無從選擇。”1997年冬,為了生計,春榮隻身前往當時潮州北關碼頭鬧市當苦力。在勞作過程中,春榮偶然認識了一位家财萬貫的房地産商人--蔡木勤。“也許蔡先生發現我與碼頭上其他勞作的工人有所不同,畢竟那時候,我長了一副書生樣,蔡先生誇我為人謙遜,經常在照看生意時順便與我聊幾句。”春榮接着回憶道:“蔡先生為人很好,他和我一樣喜愛詩詞書畫,得知我被迫做苦力謀生的遭遇後,他頗為同情……令我震驚的是,我父親年輕時候同他是戰友,隻是後來的半輩子都沒有聯系。”春榮在碼頭吃苦耐勞的精神深深感動了這位父親生前故交,半年後,蔡木勤找到他,讓他去木勤的蔡氏公司内做一名水泥工,待遇頗為豐厚。入職那夜,春榮深感生計有望,他發誓争一口氣,激動地抱着父親遺像哭到發怵。
春榮入職後并未安于現狀,他一直保持吃苦耐勞精神,獲得諸多人脈。後來公司轉型需要讀過書的年輕人處理辦公室事務,春榮直接由一名基層工人被提拔至辦公室經理。不到三年,春榮成功翻身,過上溫飽生活。不久後,由于公司産業更疊落伍,蔡氏公司遭遇了破産危機,文化知識與商業頭腦兼具的春榮臨危受命,保住了公司。至此,蔡先生視其為救命恩人,對他視如己出。千禧年冬,蔡先生身患頑疾在市中心醫院辭世,蔡老臨終前幾日竭力撮合自家獨女與春榮戀愛。“那時候,我嶽父(蔡木琴)十分相信我,甚至把女兒都托付給了我,把公司也過繼給了我。”
春榮兄說到這裡,眼眶潮紅,他再次點燃一根煙,掩面片刻後擡頭望向我:“你是不是也認為我的人生會一直這樣順利下去,呵呵呵……”
春榮兄苦笑道:“不過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如果沒有這段經曆,也就不會有我今日這份職業,我大概也就成不了現在的腸粉兄。”
夢起夢滅,他又回到最初之地
木琴先生去世一年多,春榮事業有成,蔡老托付給他的公司生意愈加興隆,春榮與楚嬌也從相知相愛走向相守。2002年,春榮正式把木琴的獨生女兒蔡楚嬌娶進門。在婚禮上,春榮朝衆人堅定地說:“我一定好好照顧她一輩子!”婚後不久,夫人為春榮誕下一女,春榮感受到了家庭帶給他的溫暖,他躊躇滿志,他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在生活,他與妻子恩愛有加,也始終牢記着嶽父一家對他的恩情。
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春,春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一名汕頭籍男子,這也是他人生二次墜入谷底的開始。“我和這位男子一開始隻是生意合作夥伴關系,後來,在他的誘導下,我開始把資金投資到一些不正确的方向。”有一次,這名男子向春榮借十萬巨款,春榮雖然發覺不對勁,但春榮一向對朋友視若己出,在兄弟情誼驅使之下,春榮還是選擇借給他。後來,在男子的請求下,心地善良的春榮把男子聘入公司協調出納管理。然而不到一個月,在男子的操弄之下,春榮輸光了公司所有财産,男子卷款而逃,至今下落不明。擁有滿腹詩書又頗具商業天賦的春榮終究敗在了“兄弟關”。
“我經曆過家道中落,他(男子)說他有和我相似的年輕喪父遭遇,我不由自主想幫助他,何曾想被他騙走了辛苦打拼的事業……我當時感覺對不起死去的嶽父,更對不起妻子和幼女。”我猛然發現,眼前這位儒雅的腸粉店老闆泣不成聲,他又接着講:“後來,我因難以承受打擊精神出現問題,我在家門口哈哈大笑地焚燒衣服,在老爺宮前自稱神明……為了防止傷害他人,我被所在社區居委送往醫院強制隔離治療,過上了與世隔絕的日子,留下了夫人和一歲大的女兒孤苦伶仃……”
幸運的是,春榮的精神疾病并不嚴重,無需終身治療。在隔離病區,春榮積極配合治療,三年時光飛逝而去,痊愈的春榮終于迎來自由。回家那日,他心中五味雜陳,輸光了嶽父遺産以及辛苦經營多年的公司的他,十分害怕失望透頂的楚嬌會離他而去。推開家門那刻,他喜極而泣,夫人楚嬌還在,但他看見因日夜操勞而蒼老許多的楚嬌、看見屋内早已家徒四壁、看見牙牙學語的女兒撲過來在楚嬌的教導下似懂非懂地叫喚着“爸爸”、看見年輕時被嶽父寵愛有加的楚嬌衣櫃中隻剩幾件發皺的衣服,再也難掩自己内疚至谷底的心情,奔湧着淚花與妻子相擁而泣。讓春榮更加愧疚的是,妻子楚嬌沒有絲毫埋怨他,反而緊攥他的手,給予他鼓勵。“妻子說,生意失敗了不能怪我,她還說,我的嶽父在天之靈也知道我是出于助人之心才被人算計。她說在我被強制隔離治病期間,她每日都前往老爺廟拜神祈求我早日從陰影中走出來,得到康複……”楚嬌告訴了他這幾年家中的真實處境。為了讓女兒能夠同其他小朋友一樣上學讀書,楚嬌努力掙錢養家,兼職了洗碗掃地數份工作。為了兼顧工作和女兒,楚嬌還時常把女兒背在腰兜裡一同上班,楚嬌告訴他,有時雇主心生憐憫會想多給點工錢,但她每次都會嚴詞拒絕。那日,春榮與妻女齊聚一堂後交談甚久,他暗自發誓一定要讓一家子再次過上安穩日子。交談至此,春榮雙眼有神地看着我說:“當時楚嬌堅定地告訴我,她永遠都信任我,就像當年她的父親如此相信我那樣。”
在楚嬌無條件的鼓勵下,春榮決定重新找份生意養活家裡人。2011年,春榮湊齊了朋友借來的資金租下了一間街邊的鋪面,戲劇性的是,鋪面所在的寫字樓是他昔日公司辦公之地。多年過去,大樓早已物是人非。“呵,夢起夢滅,我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起初,春榮打算用這間店面做甘草水果生意,可當時水果生意不景氣,于是便打消了這個念想。到底從事什麼行業,他思考多日終無答案,直至一天夜裡春榮坐在沙發發呆時,突然想起愛吃腸粉的父親生前對他說的話:“弟啊,人是餓賣死個,就嬌喃潮汕個腸粉平樣,隻要火候矮準,做尼物都韌哲韌哲!”(意為:孩子,人是餓不死的,人生就好像我們潮汕的腸粉一樣,隻要蒸的火候準确,怎麼樣都很柔韌。)春榮如夢初醒,一番思索後,他确信事實如此;人無完人,一生确會犯很多錯誤,但隻要浪子回頭,隻要無論什麼處于逆境都堅韌不拔,何苦沒有出路?他果斷決定,用租下來的鋪面開間腸粉店。他痛下決心,要把前半生慘痛的教訓以及後半生的所有精力都熔鑄在這家店裡。在給這家店取名字時,文學功底深厚的他不遜于當年,僅思索片刻,腦海中立馬蹦出三字:趙雲記。他告訴我:“這家店叫趙雲記,很簡單,首先因為我姓趙,其次是我希望自己和趙雲一樣經曆“戰火紛飛”後仍能“越戰越勇”。再者,我趙某人過去半生雖好似大夢一場,但其中種種教訓我都将終生銘記,于是乎把店取名趙雲記。”

他用餘年,讓腸粉店炊煙每日升起
得知春榮選擇從事腸粉生意,一向支持春榮的妻子楚嬌也建議春榮再考慮考慮。畢竟他對于飲食行業沒有絲毫經驗,何談做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腸粉。但是倔強的春榮兄卻偏要試一試,碰巧春榮在醫院隔離治療那段時間裡,楚嬌為謀計在潮州許多大排檔做過洗碗工,認識不少潮州飲食行業的工作者,在夫人的努力尋找之下,春榮找到了一名老伯學習腸粉烹饪技藝,這名老伯人稱“石磨腸粉大王”,自舊社會時就跟随其父在潮州春城樓附近擺攤叫賣腸粉,熟知腸粉制作過程,所炊制的石磨腸粉頗具潮汕特色,後因年事已高不再開店,老伯子女都在廣州工作,這項廚藝無人繼承,在得知春榮的遭遇後,善良的老伯決定免費教授春榮這項廚藝。
春榮拜師學藝之初表現并不好,面對腸粉制作最重要石磨米漿,貧苦時期幹慣了重活的春榮習慣于粗暴地對着米漿亂磨一通,最後導緻米漿失去了“粗中帶細”的質感,更嚴重的是,此前對廚藝一竅不通的他時常把腸粉皮炊得太“老”或者太稀,吃起來味同嚼蠟。耐心的老伯多次糾正後仍舊如此,内疚的春榮感到十分愧疚,但老伯沒有責怪他,而是讓他自己品嘗自己炊出來的腸粉,循循善誘地告訴他,問題就出在春榮的心境過于浮躁,老伯說,一條腸粉的好壞,最重要的是看前期對米漿的磨制以及後期對火候的把控,這關系到腸粉表皮口感以及表皮内部包裹食材的鮮嫩程度,一條地道的潮汕腸粉,需要廚師把心靜下來,和石磨打交道、和火候“打交道”,透過火候把控時間,才能炊出一條表皮吹彈可破、鹵汁恰到好處、餡料入口即化的潮州府城腸粉。聰明的春榮一點就通,短短一周時間,通過不斷地實踐,他炊出來的腸粉受到了老伯的認可。
店鋪試業之初,有不少店鋪周邊的街坊鄰居前來購買品嘗,一開始,人們都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态,但不少顧客吃完一口就被其鈎住味蕾。開業一個月,大小僅幾平方店内幾乎座無虛席。客人們青睐春榮腸粉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被其腸粉皮的嫩滑所吸引,有的人則認為其價格實惠但是量大餡足,還有的人是因為聽說春榮早年的傳奇經曆,抱着好奇的心态來看看這位“落魄的傳奇商賈”。而随着時間的進一步推移,春榮的事迹被人們悉數遺忘,在别人眼裡,他真正意義上成了一位僅僅隻是帶點儒雅氣息的腸粉店老闆,這也意味着,很少再有人是奔着春榮的事迹去吃這條腸粉了,慢慢的,前來光顧的食客大多是奔着腸粉本身的美味而來。至此,春榮一家生活逐步向好,也慢慢地把欠款完全還清。
春榮店裡生意火爆的場面大概持續了三四年光景。後來,各種各樣的餐飲店在當地異軍突起,他們憑借着多樣化的選擇與精緻的裝修成功吸引了市民。有了更多的選擇,吃路邊腸粉攤的人慢慢少了下來。春榮兄大小僅幾平方的店也在這股浪潮之下日漸冷清,每日隻有幾名熟客進入店内用餐。小半年下來,小店收支面臨嚴重赤字。盡管如此,春榮仍然堅持每日選用新鮮食材進行烹饪,每日清晨一如既往地騎着陳舊的摩托前往潮州楓春市場采購鮮肉蔬菜,春榮說,他何嘗不知這麼做會導緻小店虧損更加嚴重,但他堅信,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便虧損,他也要選用高品質的食材,堅持把店開下去,春榮說,他始終認為好的品質經得起時間考驗,他決不會就此放棄不讓熟客尋不到味,于是,小店炊煙每日照常升起。
事業有成,他換了一家更大的店面繼續經營
就這樣,趙雲記冷清了許久,但春榮還是一如既往堅持每日采購新鮮食材。“說實話,我其實是是有顧慮的,我擔心虧本太嚴重把好不容易過上安穩生活的妻女再次拖入貧困,但是我又始終堅信總有一天會以品質獲得勝利。”
在各類餐飲店眼花缭亂的那些年裡,人們的味蕾受到各種各樣美味的刺激,隻不過時間一久,人們忽然覺得這份濃厚的味覺沖擊過于粘膩,他們終于開始懷念起那口熟悉的腸粉味。可惜的是,許多傳統的腸粉店早已因為虧本或老人年時已高不再出攤,隻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家腸粉店還在車水馬龍的街頭默默經營,春榮的趙雲記便是其中之一。果然,過了一段時間,春榮寂靜的小店再次熱鬧起來,熟悉的街坊鄰居不約而同聚在檔口,排隊點餐,唯恐錯失這口熟悉的味道。“榮啊,還是你們家的腸粉真材實料,那些什麼螺獅粉呀、什麼牛排漢堡包呀,吃久了容易油膩,還是你的這口腸粉适合長期吃,吃都吃不胖,呵呵……”
春榮的趙雲記生意又如往日一般火爆,而且除了此前的中老年人顧客之外還多了不少學生的身影。顧客紛至沓來,他們年齡不同、身份不同,但卻為同一條腸粉的美味着迷,面對再次火爆的生意,春榮不驕不躁,大概是走過半生後看慣人生無常後異常平靜,他每天平靜地守在自家小店裡,他儒雅臉龐上的嘴角每日習慣性上揚,他說這是為了讓客人感受到最好的服務與熱情。自喬遷以來,春榮在腸粉技藝上亦不斷進取,開創性地烹饪出不少新口味腸粉。
2017年夏,赢得了無數贊譽的春榮作為趙雲記的主理人應邀登上了當地電視台的美食欄目。鏡頭前,這位儒雅的腸粉師傅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從業十年多來的心得,以及赢得顧客肯定背後的真谛。此次出境,讓趙雲記更為人知,許多遠在東南亞的華人回鄉探親時都不忘來到春榮店内,尋一口兒時古早味。同年9月,有了一定積蓄的春榮決定把店鋪擴大,彼時,恰逢潮州西湖景區外沿一家超市倒閉,店主正尋求新租戶,春榮看中其四通八達,與古城接壤的地理位置,果斷租下了他。由于人手不夠,加之春榮上了年紀分身乏術,春榮被迫決定關掉陪他奮鬥多年的原店面。“把喬遷告示貼上原店鋪大門那一刻,我眼眶濕了,但是有舍有得,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常态呢?”
這時候的春榮有了精心裝修店鋪的經濟能力,青年時期的他在大學裡讀過不少設計方面的書,他自己動手繪畫圖紙,把店鋪裝修成了如今那般溫馨的模樣。裝修完畢後,春榮總覺得開闊的空間内少了點什麼,于是,鐘愛書法的他把自己平時放工時閑來無事所寫的墨寶逐一挂上牆壁,從店門直入,可見收銀台後牆壁上挂着春榮所書的“厚德載物”,筆鋒蒼勁有力。新店開張,人潮依舊,樹立了良好口碑的趙雲記每日迎接着八面來客。生意更加紅火後,熱心的春榮面向潮州招收了不少家中窮苦的學徒,無償教授他們炊制腸粉的技藝,用春榮的話說,因為淋過雨,所以想給雨中的人撐把傘。後來,有兩三位學徒學成後惦念春榮的恩情,留在店内擔任廚師。有了值得信任的徒弟作為助手,春榮也終于不再那麼忙碌,于是乎,每當有閑暇的時間,他喜歡從後廚走到店中大堂,與客人交談,顧客們對春榮的印象十分不錯。(一位趙雲記的老顧客稱,與春榮的交談中總能學會許多道理,他更像是位老師。)近幾年,夏日氣溫頗高,在街頭頂着酷暑奔波的環衛工人和外賣配送員時常苦于無處尋一杯水喝,見此,春榮在店門口搭建免費涼茶供給亭,為路過的口渴行人提供一杯精心沖泡的羅漢果茶,春榮也因為這份善舉獲得了店面所在街道的表彰。街道辦贈予他的錦旗上,繡着“好人一生平安”幾個大字,春榮一直把它挂在了店面的落地玻璃上,從未取下。
幾番浮沉後,他活得通透自得
春榮和藹地微笑着。“講完啦,喝茶吧。”我心中撲通一下。噢,眼前這位腸粉師傅在短短的一小時内同我道盡他的前半生,但透過文字的講述我已然能了解到當初的春榮何其煎熬,他人生起起落落得好似一本永遠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世界中的小說,但終究還是發生在他的身上。我問春榮,為何如此信任我以至于把前半生向我一個普普通通的過客細細道來,他說,對他而言,這段經曆并非見不得人之事,反而對年輕人而言是一種不錯的經驗,可以幫助他們少走彎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我的一生,坦坦蕩蕩,我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對你們這些年輕人有益,如果有機會,我甚至願意把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我希望他們能夠和我一樣,在逆境中學會堅強。”“同時,我也希望可以用我畢生精力讓更多人了解潮州腸粉,愛上潮州腸粉……”
春榮用後半生用心做好一條腸粉的态度,更多的則是體現了他走過半生風雨後的通透與坦然。從書生到被迫賣力養家,從商賈到每日在廚房勞作,他從不氣餒,誠然,這份精神早已超脫了腸粉技藝本身的高度。那天與春榮告别之際,我向詢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把控潮州腸粉的味道。”春榮簡單地告訴我:“一百個人嘗一條腸粉就是一百種味道,人生也一樣。”
呵,一百個人嘗一條腸粉是一百種味道,而人生也一樣,春榮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在他的人生軌迹上,我感受到了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這滋味就好像品嘗腸粉時的各種食材邁過口腔劃過味蕾,除了酸甜苦辣還有更多其他奇妙的滋味,那就姑且概括為百味吧。此文提筆之際,我通過微信聯系到了春榮,他立刻答應我通過文字講述他經曆的請求,他還透過微信告訴我他女兒考上985的喜訊,點開春榮的語音,那頭春榮難掩歡樂的心情。
我下意識點開春榮朋友圈,發現他新改了個性簽名:“浮沉過後,讓每一條腸粉發揮我生命的意義。”我被觸動進而眼眶濕潤,我擡頭仰望窗外的天尋求冷靜以投入寫作,經曆多日秋雨後,天空正是陽光燦爛之際,漫天的金黃掃蕩了所有的苦痛和陰翳。氣溫作用下,遠處峰巒起起伏伏終在天邊泛起了绮麗的漣漪……
作者:蔡任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