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為豐富我校師生業餘生活,培育師生文化鑒賞能力,推進中華文化深入校園,傳播古代文學精粹,12月21日下午兩點三十分,應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邀請,暨南大學史小軍教授于我校勵志樓B305以“四大奇書”的文化透視為題,給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講座。
史小軍教授
本場講座主要包括“四大奇書”與“四大名著”的名稱由來、“四大奇書”的文本傳播、四大奇書的主旨及其文化内涵、四大奇書的女性觀和四大奇書的死亡觀等五個版塊。史小軍教授用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開場,講述“四大奇書”的由來,并與”四大名著“巧妙聯系,以促進現場同學更好的理解,讓奇書與名著都深入人心。
“四大奇書”的文本傳播與傳播五要素息息相關。早期的傳播方式有傳抄、租賃、刊刻、平點序跋、戲曲說唱五種;當代的傳播方式有出版、影視化、域外傳播、文獻資料中心四種。史小軍教授在講授每一個傳播方式時都生動地應用了相關典故詩集,使原本稍顯枯燥地知識變得生動起來。
接着,史小軍教授結合傳播學知識講授“四大奇書”的主旨及其文化内涵。他首先用“議程設置功能”理論分析各版本對《金瓶梅》的删減和限購;再用沉默的螺旋分析大衆對《金瓶梅》的錯誤認知,并結合自身曾經經曆過的一次錯誤傳播闡述了“第三人效果”理論。
最後,史教授通過整合“四大奇書”中女性角色的數量、角色分量和作者描繪手法來講述四大奇書的女性觀。其中《金瓶梅》中的女性數量最多,作者也開始把筆墨集中在女性的欲望,女性的欲望,女性的地方等方面,這也正是《金瓶梅》和《紅樓夢》的不同之處。


同學提問環節
現場學生就本場講座内容提出了一些問題,并踴躍發表見解,史小軍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誇獎同學們的見解十分獨到。《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它着筆于封建王朝,卻不拘泥于時代,它大膽打破先例,從市井人物切入以揭露明代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四大奇書”源源而來的文化底蘊并非幾個小時就可以領悟透徹,其背後蘊藏的價值值得所有同學去學習與探讨。

現場大合照
嘉賓簡介:史小軍,文學博士,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暨南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暨南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理事,中國《金瓶梅》研究會(籌)副會長。
學生記者:田舟
攝影:邵靖妍
排版發布:溫丹平
指導老師:邵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