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動态

首頁 >> 首頁 正文 >> 正文



暨南大學林愛珺教授莅臨我校講述人工智能與算法倫理
日期: 2021年12月25日    

 

本網訊:如今,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中,出現了關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倫理問題,新的發展态勢出現在科學和哲學的結合處,引發社會關注。與此同時,元宇宙成為今年學術業界的熱門話題,為此,1221日,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邀請到了暨南大學主要從事于傳媒法與新聞倫理的林愛珺教授講座分享。本次講座于下午3點在勵志樓b304教室正式開展。出席本次講座的嘉賓有: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林紹忠院長、新聞學系主任占自華老師網絡與新媒體系主任張志榮老師、龔險峰博士以及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教師代表。

 

(嘉賓合影)

 

(林愛珺教授進行講座分享)

林愛珺教授以阿爾法機器狗戰勝柯潔的事例引入,深入講述了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與發展。以《機器管家》這部電影的内容為例,講述了大數據、雲技術、智能算法對信息時代的改造和重塑,深刻影響着人類的數字化生存,也必将重構人、技術、媒介世界的關系。林教授還播放了《機智過人》的兩個節目片段,提出了機器人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很強,但是與人相比,機器人在情感與智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需要與人共同協作。這讓人再次關注到科技倫理的相關問題,未來科技發展依舊離不開人的考量。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帶來的産業革命突飛猛進,科技創新的深度顯著增加,速度也不斷飛躍,人工智能聯合5g,甚至6g。大數據滲透人類生活生産的方方面面,這種影響會不斷地被擴展。

(同學進行提問交流)

元宇宙的概念更多源于是開發多人遊戲。2020年作為人類社會虛拟化的臨界點,疫情時期把人工智能應用在一個應急響應體系建構上,包括溯源病情的監測和傳播的防控。疫情是虛拟社會的一個臨界點,加速了社會的虛拟化,而算法能夠穿透物理世界、生理世界和心理世界,成為連接信息與用戶需求,社會資源和社會關系,現實世界和虛拟世界的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連接者。

林愛珺教授最後總結出,人工智能一定要有技術的倫理,插上技術的翅膀,同時也要規範本身它的法律底線,确保它的合理性。

學生記者:王宛婷

攝影:朱朵雲、林良德

排版發布:溫丹平

指導老師:邵澤宇

 

上一條:暨南大學史小軍教授莅臨我校開展學術講座 下一條:講座回顧|從本土案例理解中國粉絲文化

關閉

粵ICP備17051289号   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9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數字傳播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華商路一号 郵政編碼:511300 聯系電話: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