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極大提高,但這也為我們埋下了許多隐患,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詐騙錢财,給人們帶來重大财産損失。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每年以30%的增速在增長,電信網絡詐騙案犯案量逼近60萬,年經濟損失高達200億元左右。
近些年來,詐騙分子将目光瞄準大學生(也有不少教師,甚至不乏985高校“教授”級知識分子),高校成了電信詐騙重災區。作為增城區辦學規模最大的高校,華商學院師生近些年來也飽受電信詐騙之苦。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華商學院就發生各類電信詐騙案近30起,被騙金額從68元到數萬元不等。如将時間進一步往前推,更發生數次教師被騙案件,被騙金額動辄43萬、200萬,我們在調侃“為啥這麼有錢”的同時,不得不思考,為啥這麼多人被騙?
下面,小編先羅列部分華商師生被騙案例:
(一)“殺豬盤”詐騙。華商學院某教師,從2020年2月開始和網上一男子談戀愛,以殺豬盤形式陸陸續續被對方騙了共計478000元,該男子位于馬來西亞,從未謀面。
這是典型的“殺豬盤”詐騙,所謂“殺豬盤”,是指詐騙分子利用網絡交友,誘導受害人投資賭博的一種電信詐騙方式。“殺豬盤”是“從業者們”(詐騙團夥)自己起的名字,是指放長線“養豬”詐騙,養得越久,詐騙得越狠。
一場“轟轟烈烈濃情蜜意的愛情”過後,剩下一地雞毛,失去的不止是金錢和愛情,留下的傷痛,可能會伴随受害者一生。當然“殺豬盤”詐騙也不僅僅隻有“感情騙子”這一種手段。總的來說,無論什麼形式,其套路大緻如下:
1.<![endif]>交友平台。通過婚戀網站、交友APP、附近的人等方式,将受害人加為好友,用盜來的照片扮演高富帥或白富美。
2、加深感情。通過聊天、朋友圈掌握并迎合受害人的愛好、習慣,令感情迅速升溫。甚至向受害人贈送禮物,進一步俘獲芳心。
3、展示收益。通過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投資收益,吸引受害人主動詢問。
4、推介項目。向受害人介紹博彩平台,投資理财産品。例如:北京賽車PK10、福彩吧APP、重慶時時彩等私彩平台、虛拟貨币投資平台。
5、<![endif]>指導試水。自稱掌握平台漏洞,可以赢多輸少。指導受害人投入小額資金試水,令其少量獲利,利用貪念不斷培養和加深“賭徒心理”。
6、<![endif]>加大投入。在受害人嘗到甜頭後,引導其加大投入,最後以各種理由,迫使受害人不斷投入,直到醒悟。
面對“殺豬盤”詐騙,我們需要做的是:
1.網絡交友無法确認對方真實身份,不可輕信。
2.凡是網戀讓你投資的都是詐騙!
3.網絡博彩是違法行為,更多是詐騙!
4.投資理财請認準銀行、有資質的證券公司等正規途徑!
5.如果已經被騙,請撥打反欺詐中心熱線96110(增城校區同學遇到詐騙撥打雁塔派出所電話020-82742848,更高效快捷)。
(二)刷單詐騙。2021年9月4,華商學院東區,某學生以兼職刷單被詐騙7600元;9月7日,華商學院某學生在宿舍刷單被詐騙37000元後打110報警;10月1日,華商學院某學生以兼職刷單被詐騙10000多元。短短1個月時間,先後有3名同學因為“刷單”被騙,可以說“刷單”詐騙已經成為目前華商學院學生被騙的主要形式。
工資日結,合法還不累,動動手指,躺着就能把錢掙!來吧,朋友!現在聰明人都這樣賺錢!這些詐騙分子的說詞太容易讓人心動,誰不想躺着數錢呢?但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這些都隻不過是詐騙分子套路罷了。對于刷單詐騙,有一套相對成熟、固定的模式。
第一步:設置誘餌。騙子通過QQ群、微信、微博等發布招聘廣告,打着“高薪”“輕松”的旗号吸引目标群體。
第二步:博取信任。不法分子通過發放入職流程、填寫入職申請表等方式,打造一個看上去非常“專業且正規”的刷單工作機構,以此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第三步:施以小利。不法分子通過發放小額任務單,立即返款的方式,進一步完全獲得受害人的信任心。
第四步:實施詐騙。等受害人接連付款後,再提高任務的複雜程度和單數,加上“任務未完成”、“系統故障”等早已設計好的借口,讓受害人掉入一個循環做任務,循環支付的模式。
請全體同學切記——刷單違法!無論是詐騙分子,還是被騙者!參與刷單都是違反行為!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要求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對“刷單”、“刷信譽”、“刷信用”等網絡兼職廣告要提高警惕,做到不輕信、不貪利、不轉賬。一旦發現被騙,要第一時間報警,并及時提供對方的電話号碼、QQ、微信和銀行賬戶等信息,為破案提供線索。
(三)<![endif]>虛構綁架詐騙。2021年3月10日,華商學院某學生家長劉先生接到一個兒子手機号碼打過來的電話(經核實為改号軟件改号),對方自稱犯了事被公安通緝,需要現金逃跑,現綁架了劉先生的兒子,電話裡聽到男孩的哭聲,騙子要求劉先生轉賬20萬元至指定賬戶。劉先生轉賬約9萬元後緻電其老婆要求繼續轉賬,後其老婆電話聯系上兒子後才發現被騙。
此類詐騙犯罪販子主要是利用受害者對親友“關心則亂”的心理,虛構事主親友被綁架,如要解救人質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賬戶并不能報警,否則撕票。當事人往往因情況緊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錢款打入賬戶。
遇到此類詐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請轉達全體家長):
1.冷靜對待,立刻聯系孩子本人或學校老師、同學等核實情況。請全體同學務必将輔導員、宿舍同學等緊急聯系人的聯系方式告知家長,以備不時之需。
2.不要心存任何僥幸,相信警方,第一時間報警求助。就算真是遇到綁架案,依靠個人的力量也是難以确保親友安全的。
(四)網購詐騙。2021年5月14日,廣東華商技工學校學生曾某,通過網絡購買遊戲裝備,被騙70元;2021年5月19日,華商學院學生柯某,通過小紅書APP購買手機,被騙3550元;9月6,華商學院某學生購買減肥藥品被詐騙1798元。
以上都屬于網絡購物詐騙,這類詐騙常見的詐騙手段有:
1.低價誘惑。網購過程中,如果發現商品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出現,這時應當提高警惕性,特别是名牌産品,因為知名品牌産品除了二手貨或次品貨,正規渠道進貨的名牌是不可能和市場價差距過大的。
2.虛假廣告。部分網店提供的商品說明,存在過度誇大甚至虛假宣傳現象,消費者往往購買到的實物與網上看到的樣品不一緻。部分網店往往把錢騙到手後即關閉服務器,然後再開一個新的網店繼續故技重施、坑蒙拐騙。
3.先行付款。正常網購大多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但仍有部分網站借口以“增值稅”和“要付押金才能提貨”等理由規避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消費者先行彙款至指定賬戶,而這些賬戶大多數是用假身份信息辦理的。即使公安機關立案,也很難查處。
4.“網絡釣魚”。據統計,在近幾年的網購詐騙案件中,“網絡釣魚”騙局超過半數。詐騙者往往通過在網上發布一些虛假的出售物品信息或是用低價作為誘餌,再通過網絡鍊接或網絡推手留言誘導讓購物心切的人們上當受騙。或者是讓買家訪問一個種下木馬的網站後竊取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
對于網購詐騙,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警惕:
1.接到客服打來的電話不要立即相信,應先通過官網或其他正規渠道核實電話的真實性。網絡購物中,隻使用網絡平台提供的官方客服溝通工具。
2.在官方認證的網站進行購物,謹防釣魚網站。
3.注意保護個人隐私,特别是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号、家庭住址等,浏覽網頁時切勿随意點擊下載未知軟件。
4.不要随意将自己手機收到的驗證碼發給别人。
除了以上詐騙形式外,還有其他各種形式的詐騙每天伴随着我們,比如冒充QQ(微信)好友詐騙、虛構交通事故詐騙、虛假愛心傳遞詐騙、“猜猜我是誰”詐騙、虛假藥品(保健品)詐騙、兌換積分詐騙、金融交易詐騙等等,可以說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社會裡,我們每天都在與詐騙分子“鬥智鬥勇”。通過以上案例分析,給大家歸納出了一個詐騙公式。
面對詐騙,我們隻要歪門邪道不走,大利小利不占,謠言謊言不信,大錢小錢不轉,詐騙就永遠會被隔絕在你身外,如果一旦遭遇了詐騙,一定要記得在第一時間找警察、找老師!最後,還是老生常談的“6個一律”、“8個凡是”,再一次提醒大家,以上内容牢記心間!(本篇推文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