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檢驗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以下簡稱網新)網絡視頻制作方向“短視頻工作坊1”課程的教學效果,為今後參加高強度短片競賽打下堅實基礎和畢業作品設計積累好的經驗。2022級網新6班網絡視頻制作方向“短視頻工作坊1”課程期末作品彙報會在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肇慶校區17号樓210教室舉行,本次彙報會除了全班同學在線下參加外,還有不少老師積極在線參加,包括:珠寶學院副院長李苗教授、網絡與新媒體系主任張志榮副教授、金慧教授、馬保印正高級工程師、戚樹生主任編輯、曹麗麗副教授、鐘瑞貞副教授、豐雲鵬博士等。本次彙報會按照國内相關短片競賽機制-半命題,根據提示詞:内啡肽與多巴胺、空白的紙、一串鑰匙、台詞:我隻是一個演員,進行創作,類型囊括恐怖懸疑、心理、親情、意識流等共計7部短片。彙報會由任課教師石文政老師主持。
簡·坎皮恩曾說:“短片給予電影創作者一種自由,它像一幅肖像畫,也像一首詩。”借由這個視角,我們既可以将這七部作品看作是展現時代議題、聚焦社會關切的浮世繪,也可以将其讀解為七首獻給自己亦面向大衆的抒情詩,它們共享一份對電影創作的赤誠之心,一份原初且質樸的迷影之愛。
視角不同,風格迥異,但我們總能在這些短片中找到會心一擊的動容時刻,那些正是觀看的力量,也是驅動電影創作的核心。正如短片預選評審嘟嘟熊之父在劄記中寫道的那樣:“我們總說攝影機不要停,恐怕是将拍電影作為目的而非手段。不能拍電影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就是攝影機,永遠在開機,永遠不會殺青。”當創作者們足夠信任觀衆,并能夠立足生活、平視灌溉自身成長的珍貴經曆時,他們手中的攝影機才擁有了呼吸、微笑、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GROUP ONE
《Who is next》
導演:吳昀霖
題材:懸疑 驚悚 恐怖
簡介:霸淩有風險,偷外賣需要謹慎。
獲獎: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攝影
最佳音效設計
最佳剪輯

教師點評:本片的低成本預算卻能夠拍攝出令人驚喜的細節設置,在劇情考量上相對成熟,導演與攝影的配合使得整個畫面氛圍調度較好。
GROUP TWO
《漫長的假期》
導演:盧胤喆
題材:喜劇 劇情
簡介:霸淩有風險,偷外賣需要謹慎。
獲獎:最佳劇本


教師點評:十分鐘的故事,成功把衆人的目光死死吸引到最後一刻,但又設置了一個大反轉。作為喜劇片來說,中間無數次引人發笑,這是成功的;平淡但不平凡。
GROUP THREE
《誤賭》
導演:周家晖
題材:懸疑 劇情
簡介:主角小唐因為手頭缺錢,急需尋找一份兼職,在王哥的坑蒙拐騙下,他誤入了賭博,在對方的設計下,小唐赢了不少錢。可在多巴胺的驅使下,小唐不滿足于當下的現狀,小唐越陷越深,逐漸,小唐輸光了所有的錢。迫于無奈,他向周圍人借錢,打算孤注一擲,繼續賭博。不出意料,小唐也把借來的錢輸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消息越傳越開,周圍的人開始議論他,最終小唐選擇了自殺來結束這個困境。


教師點評:新人導演的第一原則,講好一個完整的故事。本片的攝影構圖能力十分出色,在鏡頭的設計上花了一番功夫。可惜,劇本故事内容太單薄。
GROUP FOUR
《鎖》
導演:羅羚之
題材:家庭 劇情
簡介:一女大學生喜愛時尚穿搭,卻不料遭到家裡母親強烈的反對,在一次次沖突下,女兒意外發現母親藏在心裡的一段過往。



教師點評:劇本是一劇之本,好的劇本來源于好的故事。本片的色彩使用較為豐富,演員表演到位,如果能繼續增加故事戲劇性,那麼将是一部吸引人的現實家庭影片。
GROUP FIVE
《池沼之外》
導演:李欣霖
題材:意識流
簡介:這是關于兩個人的故事,打亂了他們相識、遇見、破裂、離開的順序,在兩種無法共存的性格下的不會改變的悲劇。池沼之外,沒有對與錯。
獲獎:最佳導演

教師點評:夢幻與美,這是這部影片的特質。意識流的短片創作一直都吸引着無數青年導演,這或許是年輕導演對王家衛叙事風格的一種模仿與革新。同性與暧昧,夏日炎炎逼迫着觀衆去流汗思考。
GROUP SIX
《昨天,我在草地上》
導演:曾子韬
題材:劇情
簡介:主人公倪銘和自我意識的談話中,回憶自己被賭場壓榨至死亡的最後一段時光,直到目擊自己的死亡。
獲獎:最佳影片
教師點評:音樂是浪漫的,也是荒誕的。本片用輕描淡寫的人物内心獨白,卻把瀕臨死亡的最後瘋狂展示出來。當故事結尾的高潮音樂響起,一切又好像都放下了。
GROUP SEVEN
《MASK》
導演:謝歆鑫
題材:懸疑 劇情
簡介:主角六月因觀看傩戲而開始做噩夢,現實中發現身邊人追求榮譽和成績時戴上了面具。六月逐漸被忽視,感到孤獨。在生活中,她意識到自己也是這個虛假世界的一部分,也戴上了面具,成為了衆多面具中的一隻。最終,六月發現真實的自我已被掩蓋,陷入了困惑和絕望。

教師點評:面具的意象是來自于古老的傳說文化,在現實中卻少有一枝獨立的鮮豔野花,因為,社會會逼迫你選擇你的位置。
時至如今,當新的影像形式層出不窮,我們思考的維度也更加寬廣,相比于在作者和類型之間擇一而終或是機械地按比例“縫合”,如何為二者之間的互動尋找更多、更具建設性的可能,是我們當下思考的重點。
短片并不必然是小規模集約化的創作,與之相反,許多作品向觀衆呈現了導演精湛的視聽技藝,亦展示了團隊專業的工業化制作能力。不論是類型化叙事的嘗試,還是作者意識的輸出表達,它們都在嘗試在某種既定的範式内,講出最精彩的故事。
本次的22網新6班《短視頻工作坊1》課程期末作品彙報,特别感謝閃客麥克風品牌傾情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