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下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學術前沿系列講座第二期在廣州校區勵志樓A108教室順利舉行。本次講座以“逆天改命or順勢而為——媒介融合下主流媒體的‘第三次創業’破圈之路”為主題,特邀高級記者李敏擔任主講嘉賓,吸引衆多新聞系師生及傳媒愛好者參與,現場氣氛熱烈。本期講座由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新聞系專任教師王琰主持。

講座由高級記者李敏擔任主講人。李敏擁有暨南大學傳播學碩士學位,武漢大學雙學士(廣播電視新聞及法學)。深耕新聞行業18年,曾在《今日一線》《今日最新聞》等多個知名欄目擔任首席記者、制片人,還擔任過《珠江新聞》《今日關注》編審總監。是全國兩會報道資深記者,專訪過多位省部級領導和知名學者,榮獲20 餘項國家級、省部級新聞獎項,專業成就獲得業界廣泛認可。

講座伊始,李敏記者首先回顧了主流媒體的前兩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民生新聞的興起。以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節目為例,該節目開創了大時段城市民生電視新聞欄目的先河,标志着民生新聞的正式形成和廣泛傳播。此後,各地紛紛開設民生新聞欄目,聚焦本地事件,以普通市民為報道主體,成為當時主流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第二次創業:媒體融合發展。李敏記者強調,是在相關政策背景的推動下形成。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媒體融合概念,次年《關于推動主流媒體和信息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審議通過,這一年也被視為中國媒體融合的元年。從此,主流媒體與信息媒體融合正式開啟。推動了新媒體的興起,使年輕人成為重要的受衆群體。李敏記者提出,在此背景下,新聞行業積極求變,逐步樹立起面向年輕人的傳播理念,在産品的語言表達、叙事邏輯、用戶體驗上革新,逐步走向年輕化,增強傳播力。

随後,李敏記者詳細闡述了當前主流媒體面臨的五大挑戰,包括用戶流失與注意力争奪、廣告收入斷崖式下跌、技術短闆與人才結構失衡、内容權威性遭遇稀釋以及體制僵化。這些挑戰直擊主流媒體痛點,引發在場師生深思。
她表示,近年來,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主流媒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10.40億,使用率高達93.8%,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56分鐘;與此同時,電視開機率從70%驟降至不足30%,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開始持續減弱。其次,廣告市場同樣呈現兩極分化——2025年央視春晚廣告收入同比下降17%,而B站跨年晚會廣告收入卻增長35%,凸顯傳統傳播模式的市場競争力衰退。此外,主流媒體還面臨互動性差、内容更新慢、傳播渠道受限、個性化推薦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用戶流失。以及因為信息不對稱、官方媒體信任危機、話語權分散,情緒化内容壓倒事實,削弱了公衆對主流媒體的信賴。面對這一局面,李敏記者以“主流媒體會消失嗎?”這一引人深思的問題切入,引發大家對主流媒體命運的深度思考。

在探讨主流媒體轉型策略環節,李敏記者指出,當下主流媒體正在積極求變。像微博和抖音賬号常用“段子手”風格,比如用“小編體”調侃新聞,B站賬号“新華社”推出“聲在中國”等音樂視頻等,主流媒體不斷創新運營風格,貼近年輕受衆。同時,她強調“主流媒體轉型需遵循“網感化、輕量化、互動性、視覺系、共情力” 原則,憑借權威性優勢,正視輿論、監測輿情、找準痛點、融合傳播。”
随後,對于5G、AI、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李敏記者表示,“技術賦能”是實現超越時空的觸達和交流。媒體智能系統能依據用戶行為、立場、興趣偏好的動态變化,及時捕捉用戶即時需求,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迅速推送相關資訊。可以利用AI等新技術增強媒體數字化服務能力,提升媒體互動水平。主流媒體通過借助大模型技術,以人性化對話方式提供信息内容,打破單向傳播模式,促進雙向交流互動,增強用戶參與感。

在對新聞從業者必備核心能力這個問題的探讨上,李敏記者首先提出培養“π型人才”的理念。她指出,在當下的傳媒環境中,從業者首先須具備新聞專業技能、新媒體技術以及跨界思維。其次,在求職時要展現自己的核心競争力,核心競争力指的是網感、政策敏感和跨界協作能力。這種複合型人才培養方向,為新聞學子能力的提升指明道路。談及就業方向,她強調:“就業方向是多元化的,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媒體裡,要改變定義成為一個傳播的策略師。俗話說:萬物皆可傳播。”所以,她認為主流媒體裡的轉型部門、融媒體中心、企業品牌傳播、自媒體創業、公務員、教師等都是可選擇的就業路徑。同時,李敏記者還詳細闡述了當前就業所需的技能,軟技能包括網感、政策敏感、跨界協作能力;硬技能則涵蓋短視頻制作、寫作與口頭表達、數據分析等,讓學生們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就業所需的能力儲備。

在求職策略方面,李敏記者提出“用作品替代簡曆,用能力代替學曆” 的觀點。她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積累優秀作品,以實際能力展現自身價值,突破學曆限制,增強在求職市場的競争力。
講座尾聲,李敏記者與師生互動交流,耐心解答疑問。此次講座為師生們打開洞察主流媒體轉型發展的窗口,提供專業指導與啟發,對學院學科發展和學生職業規劃意義重大。有助于學生明确目标,提前規劃,為未來投身傳媒行業做好充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