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對于我們現代人已是過去的事了。因此,它也已喪失了真正的真實和生命。”為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9月27日下午15時,以“藝術是否已經終結——思考藝術的解構維度”為主題的學術講座在我校增城校區勵志樓D406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的主講嘉賓為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網絡與新媒體李易陽老師,出席本次講座的嘉賓有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副院長倪列懷教授、網絡與新媒體系執行主任張志榮老師以及各教師代表。

(講座現場)
講座伊始,李易陽老師首先彙報回顧了2021年9月到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期間的收獲。在中山大學訪學期間,李易陽在羅筠筠導師名下進行了美學、藝術與審美研究的學習。李易陽老師提到,在《廣告學概論》、《影視學基礎》專業課程中,羅筠筠老師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授課形式,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靈活機動,因材施教,受到師生們的一緻好評。同時在中山大學講台上進行《藝術是否已經終結》、《王國維-人間詞話》主題演講。

(李易陽老師)
本次“藝術是否已經終結——思考藝術的解構維度”主題演講,李易陽老師主要從背景、“藝術終結論”、對“藝術終結論”的駁斥、我們的思考和回答四個部分展開了講述。
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紹,李易陽老師介紹了黑格爾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在他之前已有老普林尼、瓦薩利、畫家普桑、保羅·德拉羅奇等人已提出相似觀點,如保羅·德拉羅奇在1839 年觀看銀版照相法時說:“自今日起,繪畫已經死亡。”雖然這些言論是就某一具體的藝術而言的,但關于藝術終結問題的讨論在當時已經出現。
第二部分是“藝術終結論”的提出與發展,李易陽老師講解到,“藝術終結論”的精神内核為藝術終結于絕對觀念和藝術終結于時代發展。這一理論的提出者是黑格爾。當時的時代背景為法國資産階級大革命、資本主義社會時代的變化和危機,黑格爾在其著作《美學講演錄》中提到“藝術對于我們現代人已是過去的事了。因此,它也已喪失了真正的真實和生命。”而藝術終結論的發展體現于阿瑟·丹托的作品《藝術的終結》。丹托和黑格爾同樣認為,藝術終結在哲學裡面,哲學剝奪了藝術。
第三部分是對“藝術終結論”的駁斥,李易陽老師從存在主義角度和社會形态的角度舉例,從海德格爾的《藝術作品的起源》、葉朗的《美學理論》對黑格爾和丹拖的觀點進行了反駁。
第四部分是我們的思考和回答,李易陽老師認為“藝術是否已經終結”問題的難點在于——如何看待藝術的解構。李易陽老師從藝術是否被哲學解構、古典藝術是否被現代藝術解構、藝術的未來何去何從三個方面全面闡釋了“藝術是否已經被終結”的命題,最後得出結論:藝術沒有終結。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藝術的文化内涵和曆史形态肯定會發生變化,但絕不會終結,也不會被哲學替代。甚至可能在未來,随着自主性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藝術将迎來更高級、更嶄新的發展形态。

(參加講座教師合影)
講座的最後,倪列懷副院長對李易陽老師的訪學成果和主題講座表示充分肯定,并表示訪問學習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個人教學水平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他積極鼓勵我校青年教師參與訪問學習,認為這将有利于提升我校的綜合競争力。
學生記者:李舷玉
攝影:盧美璇
指導教師:李易陽、邵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