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譚天教授的“道可道,非常道”系列論著共三冊已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齊了。目前當當網上已有售,下面是這套書的序言。
荷蘭華人街的地磚上刻着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名句:“道可道,非常道”。我很喜歡這句話,先是把我的公衆号取名為“譚天論道”,繼而把它用在我的書名裡。這是一個系列共三部約75萬字:《道可道: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研究》,《道可道:新媒體理論與實務研究》,《非常道:新媒體傳播實踐》。

自1996年發表第一篇論文以來,我已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10多部。2004年我從業界調到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就此真正進入學術研究階段。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大膽創新,我的論文不僅高産,研究也漸入佳境,并一直保持較強的學術敏感和創造力,一些研究成果得到學界和廣泛認同和業界的良好反響。
最近十多年,正是互聯網和新媒體急速發展,新聞傳播學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的時期。而我則完成了兩次學術轉型,一是由應用研究轉向理論研究,二是由廣播電視研究轉向新媒體研究。我的研究領域比較廣,并有不少理論創新,先後提出電視節目形态構成、傳播裂變、意義經濟、媒介平台、社會化傳播等新理論以及各種新銳觀點。
《道可道: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研究》和《道可道:新媒體理論與實務研究》精選了我的60篇論文及一篇研究心得,這些文章分别發表在核心期刊、新聞傳播年鑒、各種藍皮書和會議論文集上,有些還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有些還獲得各種獎勵。這些文章是我不懈探索的學術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新聞傳播和新媒體的最新研究。

《道可道——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研究》包括三部分:新聞學研究、傳播學研究、廣播電視學研究;《道可道——新媒體理論與實務研究》也包括三部分:網絡與新媒體研究、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學術探讨與研究心得。幾乎涵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對于學生來說它是一個全面了解學科前沿的窗口,對于學者來說它是一個可以學術交流的載體。
道可道,不僅可以看到我的研究,還可以看到我是如何做研究的。我希望讀者不僅僅看到我寫了哪些論文,做了哪些研究,學習了新知識新理論,還能對我研究的思路、視角、觀點和方法有所了解有所領悟。前瞻、創新、務實和跨界是我的學術風格,解放思想,道無不理是我的理論追求,科學精神、天道酬勤是我的工作态度。
非常道,即功夫下在論文外,研究還需要社會觀察和傳播實踐。有朋友問我,譚老師你怎麼有那麼多好的選題?我把中國社會和新聞傳播看作我研究的田野,學術的源泉。《非常道:新媒體傳播實踐》包括四部分内容:傳媒觀察、公衆号評論、文化傳播、讀書與教學。是這些觀察與思考孕育出我的獨到見解和理論建樹。
“凡是過去,皆是序曲。”我更希望在此書基礎上與學者們展開新的學術對話。
這套書适合學界和業界的研究者及研究生,如果你能通讀并精讀部分内容的話,你就有可能找到譚天教授的科研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