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彼時正值乾隆年間,盛世的時代背後有着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伴着這一問題,2022年5月13日晚18時30分,新一期“星空”讀書會于啟智樓404如期而至。在王潔老師的組織下,本期星空讀書會參與人數共計20人,由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新聞系專任教師李珂老師領讀,共讀書籍為《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此為本期“星空”讀書會現場)
這本書講述了發生于乾隆盛世的叫魂案。在康乾盛世達到頂峰時,整個大清卻受“叫魂”影響,百姓人心惶惶,官員疲于奔命,皇帝也因它寝食不甯。背後的曆史意蘊如何?當時傳統中國社會為何會發生此事?謠言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在《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一書中,跨越時間的銀河,我們與作者共同來讨論這些問題。
讀書會伊始,李珂老師引導大家從不同角度切入,例如政治、曆史和經濟角度,去思考書中的内容。李汪洋同學提出疑問,表示書中的内容與她所認知的曆史有一定差異,在她以往的認知中,軍機處是能幫助皇帝獲取所有信息的,但在書中看起來處于盛世的曆史背景下,為什麼皇帝卻沒能把握信息,使“叫魂”謠言大範圍傳播,引發了極大的恐慌呢?
李珂老師指出這是信息不對等的問題。謠言的流通量與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和受衆的判斷力成反比,軍機處确實有掌握信息的能力,但由于謠言在傳播過程中的判斷性與模糊性,真相可能會被扭曲。招魂案的謠言之所以能大範圍傳播,主要是剪辮招魂涉及到人生安全,對于大多數民衆來說非常重要,且在謠言傳播過程中信源不明,信息熵增多,事件變得更加複雜。與此同時,民衆的受教育水平有限,辨别能力極低,多重因素疊加之下共同導緻了1768年的大恐慌。
(圖為李珂老師發表講話)
李珂老師帶領大家從新聞傳播學專業的角度去研究這本書,她指出在這本書中有着三方人:普通民衆、官員以及當權者。謠言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傳聞,是雜夾着真真假假的不實消息。在這一事件中,民衆為什麼信任謠言、官員的态度和當權者在此的角色是什麼,這一系列問題的産生是因為“叫魂”事件造成了群體傳播,這種集合行為不受當時現有社會規範控制,也無明确目的。受群體傳播的影響,這一事件迅速發酵。
從傳播學的視角解讀謠言傳播,李珂老師向大家分享了有利于謠言的傳播的環境。首先,結構性壓力有利于謠言的傳播。結構性壓力是指如經濟蕭條、自然災害和學生時期的期末考試這類社會因素對大部分人産生的心理壓力,部分社會成員企圖擺脫這些壓力是産生集合行為的原因。其次書中帶有神秘色彩的能讓人産生誤會的石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重大性事件變為無意識的觸發性事件,促使了謠言的傳播。除此之外,非常态信息機制的活躍也是謠言傳播的有利因素。信息是單純的信息,但它裹挾情緒後便極具感染力。會上有同學指出群衆對這件事本不在意,但在官僚介入後反而變得在意的現象表示疑惑,老師認為,當公權力介入時,這一事件就從民間私人恩怨升級成影響力更大的事件了,因此事态發展的嚴重性增加是有迹可循的。
(圖為同學發表看法)
李珂老師告訴大家,人們對于事物的判斷力會影響謠言的傳播,不同的人對于事物的判斷力是不一樣的,如果個人能有足夠的判斷力去辨識謠言,謠言不僅無法傳播,而且不會由他傳播給下一個人,但問題在于人們的判斷力常常不足夠去判斷。如今處于信息繭房的包圍下的我們,自我突破信息繭房,識破真假,需要加強明辨是非的能力。老師告誡大家,在未來進行實踐時,作為記者,在做任何報導的時候,都要有應有的大局觀,做出應有的取舍,服務于更多的人。
(本期“星空”讀書會合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叫魂案已然過去,但它不重要了嗎?顯然不是,叫魂案背後的曆史意蘊更為重要。在社會繼續發展成長的過程中,中國文化與曆史的經驗将産生巨大的影響,叫魂案所揭示的曆史問題值得被更深入地探讨。
學生記者:江炜婷
攝影:彭瑤瑤
指導老師: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