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動态

首頁 >> 首頁 正文 >> 正文



勵志樓的“房客”——那些你不知道的樓管故事
日期: 2021年01月09日    

伴随着夜晚最後一節課的下課鈴聲響起,教室裡的燈光一盞一盞的熄滅,白天教學樓的喧鬧氣息也漸漸平靜下來。在被寂靜包圍的樓宇之間仍有微弱的亮光閃爍,這或許是一片你未曾留意過的景象,樓管們的家就安在這裡。有了光亮的教學樓仿佛也擁有了生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樓管們無疑是教學樓的心髒脈搏,生生不息跳動不停……

樓裡的生活

跟侯奶奶第一次見面是在勵志樓A棟的五樓盡頭,她從隔壁的衛生間走向那扇寫着紅色大字閑人止步的門。候奶奶手裡提着一串鑰匙,步子緩慢,期間回過頭看了我們一眼就轉過身去開門了。我們連忙上前表明來意,侯奶奶很疑惑,但還是給我們開了門,邀請我們進去坐。

小小的單間裡,充滿了生活氣息。門後挂着洗好的衣物、漱口杯等生活用品錯落的擺放在一張陳舊木桌上、屋子中間一張窗簾布隔開了睡覺和休閑的地方……侯奶奶正在電腦前玩4399裡面的一款叫蝴蝶連連看的小遊戲,平時空閑時她都會玩一會遊戲打發時間。眼前的電腦,是侯奶奶撿學校不要的,連着教學樓的網絡,也不用交額外的費用。除此之外,房間裡還有一台液晶電視機、一個宿舍衣櫃、簡易的小沙發,其中大部分家具都是這些年來他倆各種廢物利用得來的。

 

(侯小鳳在玩小遊戲)

房間雖小但五髒俱全,侯奶奶的日常生活還算方便。房間裡有一個水龍頭,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洗澡、上廁所則需要到房間外面的衛生間解決。在門後,有一條連着窗戶的晾衣繩,洗好的衣服就挂在上面風幹。寒冬來臨的時候,侯奶奶會選擇在中午打熱水到廁所隔間裡去洗澡,那個時侯樓裡沒人上課,而且廁所也是一間間隔開且有門闆,不用擔心遇到被人撞見的窘境。

用時下年輕人的話來說,侯奶奶算是個宅女了。她平時放假不喜歡到處去走動,學校每年定期組織的教職工旅遊,侯奶奶也鮮少參加。她很少離開勵志樓,日常鍛煉身體的方式是早晨在還沒有人上課時,在A棟和D棟之間的走廊來回踱步。

候奶奶負責勵志樓A棟教學樓的管理,牆上的日曆本上夾着樓管的值班表,并且在日曆上标注了自己的值班上班時間。就連電腦後也都貼上了樓管的工作安排、勵志樓上下課的具體時間調整。

 

(日曆上的工作安排表)

早上六點三十分開門後就要到值班室裡坐班,學生上課後還需要進行日間的巡樓。要看看有沒有混進來發廣告的、搞破壞的人。此外還負責教室的借用,面對同學交來的申請書,要看看時間有沒有沖突,有沖突的要給他們重新安排。”——當教室的多媒體或者其他設備出了問題,老師就會打電話過來,樓管則要出面解決一下,偶爾還要處理學生遺留在教室的各種物品。

 

 

樓管的日常

 

黃躍生,華商勵志樓樓管,這是他夜晚巡視教學樓的第2370天。

 

(黃躍生夜間巡樓)

 

漆黑的樓道裡傳來輕輕的腳步聲和鑰匙碰撞發出的聲音。他拿着一串鑰匙、一個手電,一個人穿梭在黑暗裡。先從五樓開始,一層一層地關閉每間課室的門窗,然後切斷走廊的電源,最後檢查衛生間有無漏水情況。

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他總結出一套最佳方案:每來到一間教室,他首先拉開窗簾,再關好每扇窗戶——“窗簾拉開有什麼問題在外面也能看的很清楚,窗戶關好免得老鼠爬進來。黃爺爺利索的關着窗戶,一圈走完剛好過來關上教室的總閘。期間如遇到教室的燈管、桌椅、窗戶玻璃損壞的情況,要及時做好記錄,并統一在周六上報維修部。黃爺爺不用紙筆,僅憑大腦就能準确記得哪一間教室的是故障燈,以及哪間教室的座椅是壞的。
廁所的情況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尤其是女廁所,要很講究。清場的時侯,首先是關掉廁所的燈,如果有人,她就會發出聲音,避免尴尬。确認廁所沒人之後就要注意聽聲音,要是水管爆裂或是廁所水箱的問題,就要及時處理。

晚課下課後,學生陸陸續續地從教學樓離開。深夜的教室總是不缺乏默默努力的身影,個别考研的學生總是會留到最後,甚至會央求黃爺爺讓他多待一會。一般黃爺爺都會盡量給他延長一下時間,但考慮到安全問題,也不會讓他留太晚。自從學校上晚課的時間調整後,能夠在教室複習的時間更少了,黃爺爺索性讓他直接到圖書館去學習。

偶爾會有滞留在樓内的同學,樓管就要重新打開鎖好的門放他們出去。這也是安排樓管住在樓内的一個重要原因。不論有什麼事,我們都能在第一時間處理。

看似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卻要有着細緻的心,每一層樓他都在重複一模一樣的步驟。這樣枯燥又乏味的日子,樓管們年複一年的經曆着。檢查完畢後,鎖上管轄樓層的大門,一天的工作就算結束了……

 

(白天值班的黃躍生)

結緣華商

侯奶奶和黃爺爺是夫妻,他們在2010年從湖南郴州來到華商。一開始是住在創新樓,之後又搬到了勵志C棟二樓的小房間,最後才住到此處。剛來那會無辣不歡的他們還吃不慣學校的飯菜,後來慢慢也就入鄉随俗了。

樓管的工作他們一做就是十年,期間兩個兒子都成了家,目前一個在湖南一個在廣東,孫子孫女都在外上學。平時大家也會打電話互相問侯,更多的時侯是在家族群裡看看家人們發來的視頻。

建校十五年來,華商不斷擴建、擴招,她長大了,他們也漸漸變老了。華商從最初的勵志樓增設到厚德樓、創新樓、啟智樓……新的宿舍樓也一幢幢地拔地而起。樓管的工作不算辛苦,在這個年紀依然能為學校發光發熱,他們感到很滿足。侯奶奶回憶華商最大的變化是教學樓多了,學生也越來越多了……他們目睹着一代又一代華商學子在期望中到來、在凝望中成長、在回望中離去……

不論是黃爺爺夫婦,又或是沒有提及的劉阿姨和施大叔,他們就像冬天裡最早出現的暖陽,永遠在崗,永遠堅守。或許沒有人曾注意過他們,但在你需要的時侯,他們永遠都在。

風雨十五載,歲月如吟。他們不僅是華商的守護者,亦是華商發展的見證者,跟千千萬萬的華商學子一道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他們用滿心赤忱為華商的建設傾心付出着,就像在這幢樓裡紮根的十年,雖然渺小又平凡,但他們把生活過得有滋味、有希望、更有盼頭。

 

 

撰稿&采訪:王丹丹林雨詩薛詩僑

拍攝及制作:王丹丹林雨詩

指導老師:陳晖

 

 

 

上一條:留燈——華商十五載,宿管一直在 下一條:趙維江∣15歲,華商的“成童”

關閉

粵ICP備17051289号   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9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數字傳播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華商路一号 郵政編碼:511300 聯系電話: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