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動态

首頁 >> 首頁 正文 >> 正文



後疫情時代新媒體傳播的新特征研究講座回顧
日期: 2020年12月17日    

 

本網訊:12月15日下午三點四十五分,後疫情時代新媒體傳播的新特征研究線上講座在騰訊會議如期召開。此次講座的授課對象是網新專業各年級學生及其他專業愛好者。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匡文波教授,出席本次講座的有網新系執行主任張志榮老師、龔險峰博士、劉樹林老師,新聞系執行主任占自華老師以及傳院的其他教師代表,此次講座由張志榮老師主持。

會議伊始,匡文波教授給我們分享了疫情期間的閱讀習慣分析,從數據中得出以下結論:借助于智能手機終端的閱讀已經成為新聞閱讀的絕對主要方式;閱讀社交媒體的用戶,遠遠高于傳統媒體的受衆;輿論引導要重視智能手機終端和社交媒體平台。

随後他向我們講述了手機媒體新熱點——微信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他表示微信的設計比較人性化,操作便捷;以多媒體方式傳播;系統開放,免費試用;用戶粘度增加;多功能化。但微信同時存在信息安全、隐私保護和信息過載的問題。

最後占自華老師提問:視頻号是否會取代微信?匡教授以阿裡和騰訊做例子,表示目前還看不到能夠完全取代微信的軟件出現。網新系徐海麗老師問:對開展新媒體研究有什麼建議?匡教授表示,網絡輿情研究很難出新意,操作性很難實現,最好不要研究這個方面,應該找一個自己的擅長的點研究。

匡文波教授是國内最早從事新媒體研究和教學的學者之一;經CSSCI檢索,一直是論文論著被引用率最高的學者之一。 入選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1年3月出版的《網絡媒體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是國内最早研究新媒體的專著之一;2006出版的《手機媒體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是國内第一部和被引用率最高的研究手機媒體的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網絡傳播學》、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新媒體概論》是國内高校使用最廣泛的相關課程教材。作者因此被公認是新媒體的開拓者。已經在國内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并且出版專著20種。主持并按時完成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持完成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匡文波教授從2007年至今擔任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委員會新聞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長期擔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常務理事。2017年,申請人入選了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并獲得閩江學者。

學生記者:羅雨棉

指導老師:邵澤宇

排版發布:溫丹平

上一條:于瑣碎之外,看見浩瀚星空——“星空”讀書會總結大會暨結業儀式典禮 下一條: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網絡與新媒體系舉行2021屆網新專業畢設開題答辯會

關閉

粵ICP備17051289号   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9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數字傳播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華商路一号 郵政編碼:511300 聯系電話: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