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12月1日下午3:00于騰訊會議開展線上講座。本次講座的主題為數據新聞的理論與應用。王瓊老師是本次講座的主講人。
王瓊,新聞學博士,在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擔任副教授一職,同時也是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Temple University 訪問學者,Stanford University WiDS項目中國大使。王瓊老師還曾獲谷歌全球數字媒體創新大賽亞洲區特别提名獎。王瓊老師創立的武漢大學镝次元數據新聞研究中心持續關注中國媒體的數據化發展;每年發布《中國數據新聞藍皮書》;主編中國第一個以“數據新聞”為核心的微信公衆号;研發中國首個以數據為核心的數據可視化寫作社區“镝數,www.dydata.io”;主辦相關主題的在線沙龍、培訓和年度會議,累計參與人數近5萬人次;與國務院新聞客戶端、中央電視台、澎湃等聯合發布多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據新聞作品。
本次講座内容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别是數據新聞的起源和界定、數據新聞的幾個迷思、數據新聞的應用案列、數據新聞的發展趨勢、數據新聞的學習資源。在講座開始之際,王瓊老師強調大數據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例如數據可視化新聞、無人機/VR/AR技術、網頁技術/H5和視頻直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數據時代,數據極大豐富,成為不可忽視的信源,也成為媒體重要且必要的生産資料。運用大量的例子來講解數據新聞理論與應用。王瓊老師在談到精确新聞的時候,引用阿裡的例子,講述了阿裡公司花70萬僅為挖一個數據編輯。體現了理解數據、表達數據已經成為媒體人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又用自己在美國學習的教學老師的例子講解增強新聞。處理數據是非常繁瑣的工作因此要求從事媒體行業的編輯人員需要具備計算機式思維。她提到,老師桌面擺放着三個小物件,分别是銅礦石、提純後的銅還有鑄造成的卯件。三者又分别對應着原始數據,數據的精細與處理和将數據變成大衆能夠理解的新聞作品并将之發布出來。數據新聞制作的基本環節也就是獲取數據、分析數據研究呈現數據。數據新聞是基于數據科學的知識和技術,通過或結合數據分析對新聞事實所做的報道。
談及數據新聞的應用案例時,王瓊老師又舉例了垃圾清潔員、消防員、保安哪幾種職業的死亡率更高,結果打破了同學們的傳統認知。老師用此例子告訴我們,數據新聞可糾正過往傳統媒體的偏見新聞,打破這種拟态環境,用宏觀視角更好的報道新聞。數據新聞并不是一定要大數據、大團隊制作。好的選題,有數據新聞的數據意識,善于抓住大衆心理才是好數據新聞的關鍵,還強調了數據新聞的本質是新聞而不是數據。
在講座的最後,王瓊老師為學生們作了詳細講解和解答,不僅讓同學們認識到當下數據的重要性,還能夠讓傳院學子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數據新聞,更好地去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和構建數據思維。
學生記者:呂曉如,陳琦
排版發布:溫丹平
指導老師: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