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2020年10月17日19時,首屆“華商杯”非虛構大賽寫作線上講座開始。本次講座由傳播學院新聞系任課老師梁園園作為主講人。本次講座環節分為一小時的講解與十五分鐘的提問。
講座内容大緻分為四部分:一、什麼是非虛構寫作?二、如何找到好故事?三、采訪技巧分享。四、寫作文本參考。
梁園園老師在講座中提到,“非虛構”的定義是将真實的故事與文學性的手法結合起來的新文學寫作方式。社會飛速轉型之下,原有傳統的報道文本與體裁難以滿足描寫社會矛盾的需求,而非虛構寫作強調真實性、故事性、文學性能更好地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首先在真實性方面,“非虛構”寫作中,真實性是第一性,确信事件真實存在,文章中涉及的要素、引用資料與涉及事件的細節也必須是真實的;其次是故事性強的文本更容易被大衆接納與欣賞。好故事的參考标準是從内容上看是否有戲劇沖突,意義空間與情感共鳴。文學性方面,在表達上,要注意采用描述式而不是形容式的語言,在技術上,進行故事微雕,抓住事件沖突性的結點,學習小說的結構法,塑造人物鮮明特征,把控好文章節奏,在這方面可以參考李穎迪的《此間的南周》、而在學習如何在時間空間上高度聚焦矛盾和沖突也可以參考《舉重冠軍之死》的節奏安排。
而找到好故事的途徑與方法,最終還是需要我們多去注意與觀察,可以去采訪已經步入社會的師兄師姐抑或是校園生活中的普通人,從平凡當中看見不平凡,例如食堂阿姨、宿舍舍管等。在選題思路上,可以想像如果華商學院要建一座博物館,我們想要在這座博物館裡展覽什麼?介紹什麼?
最後梁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些寫作前沿平台,例如真實故事計劃、谷雨實驗室、人間thelivings等,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平台上的作品去了解更多寫作上的技巧與方法。講座的最後,梁老師将《普利策參選指南》上的一句話“故事必須因其報道水平、制作精巧、創意、表達簡潔而令人印象深刻”作為結尾贈予本次參賽的同學。
在最後十五分鐘的提問環節中,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也很有針對性,例如“運用第一人稱如何證明其真實性?”,“可否以第三人稱形式些自己的經曆”等,梁老師都一一作了詳細的解答。
學生記者:葉倩柔
指導老師:劉樹林